律师在“新服务”时代,要融入社会发展大潮流,探寻客户在新环境、新场景、新体系下的法律服务需求,以法律人的职业精神深入实际发现新问题,并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及时的专业支持。
——格平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蔡格平
21世纪即将开始第三个十年,“规模化”的浪潮仍未退去,百人、千人大所仍在蚕食鲸吞着市场份额,占中国律所总数90%以上的小型律所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一不留神就有被淹没的风险。如何立足?如何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答案。
如果有人近距离的观察过格平,或许能解开心中疑惑。15年的时间,格平经历了积累、传承、改革、扩张四个关键时期,在专业与服务的双重驱动下,破局而出,为小型律所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格平的故事要从新世纪前夜讲起。
一、厚积薄发,深耕行业
1999年,在新世纪的前夜,举国上下正在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的脱钩改制。
2000年,北京市交通局开始将企业职能剥离,先后成立了祥龙资产管理公司等系列企业。已经在交通运输行业浸染了30余年蔡格平决定提前退休,以顾问的身份为脱钩改制的数十家交通、货运、物流企业提供内部法律咨询服务。
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律所快速发展,先进的管理思维与经营理念逐渐落地,律所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与中国律所共同成长的是客户日益复杂的法律服务需求,单独凭借个人经验已经难以满足数十家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
格平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蔡格平律师
2006年,蔡格平律师创立了格平律师事务所,吸收和培养优秀律师团队,开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企业经营风险咨询。
初创期的格平,制定了“厚积薄发”的发展战略,避免盲目的规模扩张与市场拓展,以客户为中心,集中精力深耕交通运输领域,积累资源,夯实基础。凭借超前的服务意识,格平将律师战线前移,深入企业内部对风险进行提前的梳理和防范,避免纠纷,减少诉讼。
在当时,能够进行企业风险前置的律所非常少,这不仅需要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还需要企业对律师的高度信任。没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信任沉淀是不可能完成的。
“交通运输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但却有自有的知识体系,想要将企业风险前置,需要长期对行业知识的积淀以及深厚的信任基础。”蔡格平律师讲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格平先后为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机构提供法律服务并建立常年法律顾问关系,形成以汽车后市场为核心,逐渐向公路客运、轨道交通、物流运输领域在内的交通运输服务全领域拓展,初步搭建了完善的交通运输领域法律服务体系。
二、“破圈”战略,综合化布局
在格平的发展史上,“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蔡格平律师用十年时间夯实了腾飞的基础,陈飞律师接过重担,带领格平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格平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飞律师
2014年,陈飞还尚未与格平产生任何交集,眼见当时的律所在高速发展的势头下,却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迹象,他有了离开的想法。这是他第二次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用他的话说“这种感觉很不好”。25岁成功晋升合伙人后,陈飞的律师生涯达到第一个小高峰,但这远远不能让他满足。对于自己职业规划,他一直有着不同追求。
陈飞律师认为:“律师需要做好业务,但不仅仅是做好业务”,他希望打造一家极具专业化的精品律所,搭建帮助律师成长和发展的平台。而当时的处境,让他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远。巨大的年龄与创收差距,使合伙人群体对律所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年轻合伙人希望加大投入谋发展,部分年长合伙人却希望降低成本求稳定。对于陈飞来说,离开已成定局,但是出走大所还是另起炉灶,让他一时难以抉择。
此时已经立所近十年的格平,完成了原始积累,准备全面升级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发起冲击。引入一位有想法、且富有激情的合伙人,成为格平的当下之急。
两个历史机遇就这样的碰撞到了一起。
2016年,以陈飞、曲贵军、郑菊芳律师为代表的律师团队加入格平律师事务所,为格平的综合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格平发展的第二阶段明确以“破圈”为基本目标,从一家专注于交通运输行业的专业律师事务所向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迈进。
“攘外必先安内”,全面升级律所制度是格平“破圈”的第一步。
(一)管理制度与分配制度
任何组织经营的变革,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绝不是为了变革而变革。格平的内部管理制度升级集中表现在全面一体化与授薪制。
基于新时期发展的新目标,格平决定施行全面一体化,集中全所的力量谋发展,打破传统合伙制律所的独立开发案源、独立承办、独立管理、互不统属的组织结构。将团队重组,律师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统一调配,案源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收入与支出统一协调,
授薪制则为格平律师提供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固定薪酬,同时辅以各项激励机制,在保证分配公平的同时,激发了律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格平鼓励律师积累自己的客户群体,开发案源,按照“劳必有所得”的原则,根据案源开发律师参与程度的不同,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
(二)业务拓展与专业分工
在初步完成内部制度建设后,格平开始将目光转向业务服务方向。一方面以交通运输领域为起点,向全行业领域延伸。另一方面打造以“三三制”为核心的团队协作模式。
房地产与建设工程、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是最先进入格平视野的新领域。
格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曲贵军律师
曲贵军律师讲到:“格平选择专业方向主要是基于在团队在专业领域内多年的知识积累,格平目前正为多家大型央企、国企提供法律服务,专业、严谨、高效的服务质量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格平希望以此为契机全面打开各专业领域的法律服务市场,拓宽律所业务覆盖面。”
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在专业分工方面,格平却并未采取一体化律所普遍实行的专业部门化制度。而是根据自身年轻律师较多的结构特点按照业务偏向性来进行案源分配。
曲贵军律师说:“格平的律师还很年轻,过早的明确专业领域,对律师的长远发展并无益处,律师需要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法律业务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律师接触的业务不能太过单一。即使明确了业务方向,也需要对其他业务领域有所了解,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团队协作模式上,格平坚持通过规范的业务办理流程来提升办案质量,逐步确立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制”业务服务标准,实行案件团队责任制、分工协作制、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等办案质量控制制度,通过标准化业务程序,使案件从受理到完结的每一个步骤,均有规范的处理程序,树立格平法律服务特色品牌。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格平整合了律所集体的力量,突破交通运输领域范畴,逐渐形成以汽车后市场、公路客运与轨道交通、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风投与私募、医药产教育文化产业、并购重组、国有资产法律风险管理、职务犯罪与辩护、诉讼与仲裁为核心的“小综合,大专业”的业务发展格局,具备一家综合性律师的事务所的业务覆盖能力。
三、品牌为脉,人才为本
品牌最终将沉淀为律所的无形资产,支撑着律所的存续与传承。
蔡格平律师强调道:“信息爆炸时代,客户寻找服务供应商的难度增加了,律所的品牌价值正在日益凸显。”
2020年,格平启动新一轮的品牌升级。重新确立了“秉承极致理念,锻造精品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了“言有物行有格,以法为平”的slogan。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视觉体系,提升了律所的品牌调性,给人以“严谨、理性、专业”的品牌感受。新上线的律所官方网站也与微信公众平台共同构建了基础传播体系。格平的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将成为其长远传承的脉搏和纽带。
如果说品牌是律所绵延的脉搏,那么人才梯队的建设就是律所基业长青的根本。
“宁缺毋滥”是格平人才战略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引入,都需要遵循这一红线。
对于内部人才梯队的搭建,格平采用传统提成制的“师徒方式”,又吸收了一体化律所的管理模式。老律师要手把手的传授经验,年轻律师又不固定协助某位律师。
曲贵军律师认为:“当代青年律师缺少对法律服务行业的认知,在现有氛围下,青年律师想要快速的获得成功。但对于需要知识积累的法律服务行业来说,一味的追求捷径不仅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也为律师自身执业带来风险。”
格平将人才培养的目标锁定在应届毕业生身上,从最基础的部分培养年轻律师的业务素质和与客户的沟通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行业认知,稳步、踏实的前进。
陈飞律师认为:“现在的90后、95后年轻律师非常聪明,业务能力出色,但比较缺乏市场意识,不够主动。年轻律师既要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格平会不忘初心,陪伴每一位律师在坚守中成长。”
在内部挖掘的同时,格平对外部优秀律师的引进同样持有开放的态度。以战略性互补业务领域合伙人为目标,以高度契合律所文化与发展理念为前提,在符合价值观的基础上扩大规模。
四、未来属于“新服务”时代
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亘古未有之变局,社会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在全新的经济时代,新媒体、新经济、新基建都在成为社会的主流,而对律师而言,“新服务时代”即将来临。新的经济格局与社会关系将催生新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意味着风险,而消除新的风险就需要像律师这样专业人士来提供服务。
蔡格平律师认为:“律师需要持续关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告别单打独斗,以团队的方式提供服务,注重自己的品牌信誉,主动出击,用新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主动沟通与联系。”